- 1、中国贸易数据完美收官,市场上调2020年GDP
- 2、2021年人民币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?
中国经济继续强劲
今年以来,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突破6.5,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。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的CFETS指数从7月的91.2升至95.8,涨幅为5.04%,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。

人民币升值,一方面是受到中国经济强劲、疫情得到控制,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元疲软。近一年,美元指数下跌7.34%,同期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6.17%。

昨天公布的中国12月贸易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,2020年完美收官。
按美元计价,中国12月出口同比增长18.1%高于市场预期的15.2%;进口同比增长6.5%,比11月高出2%。

中国12月贸易顺差781.7亿美元,较11月上升27.7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

中国经济展望
展望今年第一季度,在疫情蔓延和疫苗接种不及预期的情况下,欧美国家复工复产还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,但大规模财政刺激将会在解除封锁后大幅上升。预计,中国出口在今年第一季度将会继续强劲。
12月,中国出口美国同比增长34.5%、东盟18.4%、欧盟4.3%,显示出海外消费上升。
截止去年11月,美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4.1%,但工业产出萎缩5.5%,而消费与工业产出的距离正在上升。

2020年前11个月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下2020年内新高,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.2%,为2020年首次由负转正。
2020年12月,中国财新制造业PMI为53,服务业PMI为56.3,虽然较11月有所回落,但仍然处于十年高点附近。

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,目前出口和投资正在强劲复苏,但消费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且核心CPI徘徊于低位。彭博预计,中国零售销售在2020年萎缩3.7%。

纵观2021年,市场预计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大幅增长17.5%,此后回落到5%至6%之间,2021全年的GDP预期为8.2%。

人民币展望
回顾过去的2020年,人民币先跌后涨:
1至5月受美元升值的影响,人民币在5月跌至7.17附近。
下半年,中国疫情得到控制、经济快速复苏,人民币快速升值。自去年6月至今,人民币反弹已超过7000点。
展望2021年,我们认为人民币先跌后涨的可能性较大,但涨幅不会像2020年下半年那么凶猛。
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初,市场对拜登上台实行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提升经济的预期上升,美元指数从89上升至90.50且低点越来越高。
由于美元前期下跌幅度较大加上市场认为美国经济将快速复苏,因此美元存在超卖反弹的可能性。
今天上午,拜登公布了1.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,其中包括:
3500亿美元州政府补助、2000美元救济金,每周失业救济金提高到400美元并延长到9月底,将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。
同时,中国央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变动,体现了政府有意抑制人民币继续快速且大幅升值。
2020年下半年,中国央行将远购风险准备金率至零,淡出中间价逆周期因子,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。
今年下半年,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较大,其主要原因是中美货币政策的差距。
去年12月,中国新增社会融资1.72万亿,不及预期,比上年同期少4821亿元。12月M2同比增长10.1%,增速比11月低0.6%;M1增速为8.6%,比11月低1.4%。
市场普遍认为,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出现,今年下半年可能收紧。
与其对比的是,美联储将会继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,今年没有缩减债券购买规模的意向。
今天凌晨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,现在不是谈退出宽松的时候,经济还远未达到目标,加息不会很快到来。
总而言之,美元反弹和中国央行的一系列政策可能会让人民币贬值,但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差异会让人民币在2021年总体上涨。
美元/离岸人民币技术分析
自1月5日收了带有长下影线的阴线后,美元/离岸人民币震荡反弹,且低点越来越高。
目前,虽然货币对运行于下跌通道之中,但1小时技术指标拐头向上,4小时MACD快线与慢线上穿零轴,预计美元/人民币短期内将会继续震荡上行。
上方关注6.4775和6.4870主要阻力位,下方关注6.4517和6.4404主要支撑位。

美元/离岸人民币4小时图
澳元/美元技术分析
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上升,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澳元/美元从0.7000升至0.7800上方,创2018年4月以来新高。
虽然澳美走势偏多,但1小时技术指标转空,4小时MACD明显上升动能不足,预计短期内将会回调。
上方关注0.7817和0.7850主要阻力位,下方关注0.7742和0.7720主要支撑位。

澳元/美元4小时图